共建构 趣无边
共建构 趣无边
高洁
建构游戏是我们班的“香饽饽”,每次游戏时间都会有很多小朋友争着要参加建构活动。我想,这可能是和建构游戏的特点有关:建构活动能最大程度的让孩子自由创造,没有太多玩法的限制,也没有过多环境的影响。小朋友能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无情想象。
小班幼儿的刚入园,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能力还在发展中。但即便如此,随意的摆弄,无意识的拼搭,独自游戏,都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他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会事先构思要建构的内容,而是在建构的过程中产生主题,或者是在建构完成后,别人问起,才开始注意并试图给予作品名称。、
基于小班幼儿游戏主题不稳定的这一特点,我对班里的一名幼儿进行了游戏过程中的随机指导。
游戏前景:上一次游戏中,翁绍杰小朋友拿着一块正方形的磁铁积木,他说:“这是飞机。”说着,便把手里的积木拿起来,当作是飞机,上下滑动。一边的王星辰小朋友说:“你这个不是飞机,飞机是长长的。”游戏后,在交流的环节中,翁绍杰小朋友和我介绍了他的“飞机”,但是,引发了小朋友们的阵阵讨论:“飞机不是这样的。”、“这个不是飞机。”、“我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飞机。”
(小朋友们由于经验的缺乏,用并不像飞机的积木代替飞机。在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飞机”十分感兴趣。)那么“飞机”到底的怎么样的呢?我出示了一些真实的飞机图片,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了飞机外形。
今天,翁绍杰小朋友又选择了磁铁积木,他把两块三角形积木合起来,并说:“这是飞机。”(这里可以看出翁绍杰小朋友对飞机依旧比较感兴趣)随后,他便把两个三角形积木放置成如图的形状,又说:“变成蝴蝶结了。”(这时翁绍杰的游戏主题开始发散,不再依据飞机的主题而建构,把三角形的积木摆好后,根据现在摆出的形状,来命名游戏的主题。这时,我根据翁绍杰的这一行为表现,采
用谈话聊天的方法,直接介入引导)我说:“这是你的飞机吗?”翁绍杰说:“这个飞机变成了蝴蝶结。”我又说:“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的飞机呀?”于是,他便开始摆弄他三角形的积木,过了一会,摆成了如图的样子。他说:“变成了一个大飞机。”随后,他尝试着把这个较大的“飞机”竖起来,但是没有成功,随后,他又把飞机的机翼转来转去的拼了一会,依旧没有成功,于是,他就把飞机恢复成如图的样子继续“飞行”。(这里翁绍杰小朋友的游戏主题回到了“飞机”,游戏中他尝试将飞机站起来,没有成功后,继续摆弄了一会,并未寻求帮助。这时,我打算采用平行游戏的方法介入。)我也拿起了几个三角形的积木,把他们拼成了如图的形状。翁绍杰便看着我的“飞机”说:“我也会拼这个,我也会。”于是,他便开始反复摆弄手里的积木,随后,他拼出了如图的形状。翁绍杰激动的说:“我的也可以站起来了!”(在采用了平行游戏的介入后,翁绍杰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我所建构的作品吸引,并且产生了自己也想建构的想法,根据我的作品,通过他自己的研究摆弄,也成功让作品站起来,而且和我的作品不一样,这样的成功让翁绍杰获得了喜悦。可见上一个环节中的介入方法比较成功。)
反思和启发:我认为,在有些建构游戏中,及时的指导比游戏后或者游戏前的指导更有效。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点,因人而异的采取指导策略。其次,每个幼儿的建构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幼儿实时的建构行为,分析该幼儿可以到达的最近发展区,再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游戏中翁绍杰小朋友在游戏主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根据以往他的建构水平,我提出了新的挑战:让飞机站起来。这一挑战对他来说难易程度适中,通过自己的研究、试误可以达到相关的技能水平。教师参与式的即时指导,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当幼儿在建构中出现问题,教师指导后,幼儿能主动的即时调整,这时候,幼儿又获得了一次实践的经验,在操作中巩固新的建构技能,往往更易于记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