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儿圆,童心享中秋
花好月儿圆,童心享中秋
——福山幼儿园中3班班本课程故事
常熟市福山幼儿园 钱丹青
1.课程背景
晨间锻炼后和孩子们散步到我们的小树林,闻着甜甜的桂花香,佳源小朋友指着天上一轮隐约挂着的明月说:“小钱老师,你看月亮!”孩子们纷纷望向天空,“我也看见了”“是月亮欸”“好大好圆”你一言我一语兴奋的说着,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好漂亮噢”。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意味着阖家团圆,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发展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利用传统节日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关注儿童的发展,践行指南精神,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让幼儿在直观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探寻我国中秋佳节的传统民俗,感受浓浓的团圆氛围,共享“月亮的味道”。
我们幼儿园是处于长江边的典型的乡村幼稚园,在我们幼儿园园级课题《基于生命立场的儿童田园体验的实践研究》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我国一整年的传统节日微主题活动。藉由园级课题围绕中秋节,将乡村幼稚园的特色资源进行多元融合,将科学与人文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孩子们在相关的科学探究、人际交往、礼仪培养、艺术表现与创作等活动中,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感受中秋的节日气氛,体验与家人、同伴齐团圆共分享的美好情感,培养孩子们创作、表现、与人交往的能力。我们还发展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开展了此次班本课程“花好月儿圆,童心享中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中3班的孩子们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吧!
2.活动缘起
佳源:“小钱老师,我昨晚看见天空中的月亮好大好大。”
新宇:“我爸爸说要去奶奶家过中秋节。”
国学:“我知道!我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
钥钥:“我吃的月饼是蛋黄味的。”
浩仑:“我吃的是豆沙味。”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对中秋节的已有经验只停留在吃月饼和赏月的认识上,对于中秋的来历、习俗以及涵义的了解并不深入。而在课程开始前我对班级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发现我们班近42%的孩子的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安徽、湖北等地。在我们的班级小家庭中,可否利用这些家长资源,让孩子们从家长口中去了解不同家乡的不同习俗的中秋节,然后交流分享,拓展孩子们的经验呢?
我们的中秋节课程小故事就此展开啦…
预设课程脉络图如下:
在课程进行中,我园也在园级课题下组织开展了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我们进行研讨、预设和结合,将预设课程进行优化,最终生成课程脑图,我还将绘制成孩子们简单易懂的思维导图,相信孩子们看到下图就知道我们开展了哪些中秋活动!
思维导图如下:
中秋节目单:
3.课程故事:
——【识中秋】
(1)孩子眼里的中秋
运用家长资源带领孩子们逛超市,面对超市里种类繁多、包装精美的月饼饶有兴趣,孩子自己进行观察比对后有了许多新发现。
小雪:“我发现有正方形、圆形、花朵形的月饼...”
宸希:“月饼的包装都不一样,有纸包装、塑料的还有铁盒子的...”
旻旻:“我发现月饼有好多种馅儿,草莓的、凤梨的、蛋黄的、火腿的...”
小钱老师:“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做些什么呢?”
一诺:“我和月亮婆婆捉迷藏。”
梓睿:“我和妈妈一起做灯笼...”
小钱老师:“除了这些,还有其他习俗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一下吧!”
活动的思考感悟:
中秋节临近 ,孩子们在身边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氛围,比如:超市琳琅满目的月饼。孩子将自己观察到的月饼分享给同伴,聊起中秋孩子们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话题。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班开启了“童心享中秋”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趣味和魅力。
(2)深入调研:中秋大调查
为了给节日添彩,我们小手拉大手一起参与到“中秋大调查”的调研活动中来!我们设计调查表、画画我们的家乡、绘制我们家乡的中秋习俗,增进了平时在外地出差工作、难以相见的亲子间交流。
孩子们还将自己所寻到的结果和伙伴们一同分享!
明皓:我的家乡在湖北,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放烟花!
家成:我的家乡在安徽,妈妈告诉我,中秋节大人会玩一种“甩火球”的游戏。那是从树上摘下一种毛毛球用汽油泡一下做的。小朋友们玩摇火把和提灯笼的游戏都是自己做的,可好玩儿了!还要吃又薄又脆的芝麻饼,可香了!
安徽中秋习俗:
甩火链 自制奶粉罐灯笼
摇火把 芝麻饼
(3)“识”中秋
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拜月节、祭月节、仲秋节、八月节和团圆节,
通过亲子调查和分享交流,孩子们了解到在中秋节,不同地方的中秋习俗也有差异。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玩花灯、观潮、点塔灯、舞火龙.....
我们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在我们常熟中秋节还要挖芋头、吃芋艿、喝糖粥、饮桂花酒。
常熟中秋习俗:
挖芋头
观察芋头
吃芋艿、喝糖粥
饮桂花酒
......但是无论在哪个地方,中秋节都要赏月、吃月饼。
活动的思考感悟:
孩子们自己设计中秋调查表,在家中和爸爸妈妈共同查阅资料,对中秋的由来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简单的图画,简短的语言,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述着心中的中秋节;在与同伴们探讨家乡习俗的过程中,共同感受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刻。
——【探中秋】
(1)听中秋:了解传统文化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天狗吃月》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2)话中秋:中秋节的由来
原来,中秋节由古代祭祀月亮演变而来,古时候的历法将每个季节分成三个月,分别对应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的时候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又被称为仲秋,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那天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所以习惯性的称为“中秋”,最开始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日子。
(3)画中秋:我心中的中秋
中秋节的传说,激发了孩子们动手画中秋的想法,一起看看,宝贝们心中的中秋世界。
上图: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个太阳,为民除害。
下图:嫦娥为了不让仙丹落入坏人手里,她自己服下仙丹,飞上了月亮。从此以后,就有了中秋节。
(4)我的登月梦
中国骄傲:神舟十三号登月飞船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着陆返回地面
神舟十四号于2022年6月5日上天
52年前“阿波罗”成功登月载入史册,21世纪的今天中国也实现了登月梦,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一大步。我们的小朋友也紧跟时事,为我们的航天英雄加油打气,在他们的心里播种下了航天登月梦。
探索浩瀚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习近平
航天筑梦 科技兴国
为了让孩子们离科学梦想更近一点,我们开展了“我的登月梦”“我是小小宇航员”“我设计的飞船”等活动,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向孩子宣传科学、普及知识,丰富幼儿园文化生活, 增强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激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户外活动:我是小小宇航员
小小宇航员开始操练了!
瞧!我们的登月小分队真勇敢!
宇航员得有很棒的体魄!小小宇航员努力训练中...
我们的游戏表征
我设计的飞船
(5)家园合作:月亮畅想
观赏完神舟飞船登月,孩子们个个都畅想着登上月球,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着许多好主意,一起欣赏一下吧!
佳源&家成:“小钱老师,我要像宇航员叔叔一样登上月球。”
泓钰:“我要画个梯子,爬到月亮上造楼房。”
涵汐:“我和爸爸画了个秋千,我要在月亮上荡秋千。”
活动的思考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科学地了解了宇航员,简单的太空知识,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同时增进了教师与幼儿及其家庭之间的互动和情感链接,进一步促进了家园共育。
——【赏中秋】
(1)观中秋:月亮的变化
润泽:“月亮上面真的有吴刚、小白兔和嫦娥吗?”
浩仑:“月亮上面有什么好吃的呢?”
天马行空的问题从孩子的小脑袋里迸发出来,老师们倾听着、观察着、记录着,陪伴他们一起去探究、发现和解决。
佳源:“为什么月亮有时候弯弯的,有时候圆圆的呢?”
国学:“月亮为什么会变样子呢?”
小雪:“我听奶奶说月亮是被天狗吃了一块,所以才会变小的。”
增瑜:“不对不对,月亮是被云遮住了看不见。”
钥钥:“才不是呢,月亮是被地球遮住了。”
于是家长积极参与到课程建构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月相记录活动。
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月亮的发亮部分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我们看到月亮的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不同夜晚的月相不相同。随着孩子们对月相变化的发现越来越多,对月亮的变化更加的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月亮为什么会变化”的探讨活动。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们开展了“月相记录”的活动,孩子们每天晚上都盼望着月亮出来,然后把它的样子记录下来。前期的观察记录,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幼儿并没有完整地观察到月亮整个变化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不仅更正了自己的错误观念,还发现了月亮变化的规律。
瞧,我们的观察到的月亮都形态各异。
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多神奇啊!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比较等方法,发现了月亮变化的秘密。在了解了月亮变化之后,让我们来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月相图吧!
活动的思考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方法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感知探究、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的。在“月亮的变化”系列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猜想、记录和操作感知,探究了月相的奥秘,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初步发展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随着课程推进,孩子们对月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开展了“月亮变变变”“美味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搭建月亮宫”等丰富的区域活动,一起来走进月亮,探索月亮的秘密。
区域内容与中秋节的相关,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和个别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通过区域游戏,课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迁移和提升。
①串联游戏:美工区→团圆超市
——利用橡皮泥、轻粘土等材料进行月饼制作;运用月饼盒、手提袋等,借助辅助材料(剪刀、双面胶、彩纸、丝带等)对包装盒进行装饰,组合制作立体化的作品。投放到团圆超市进行买卖。
——投放美工区制作的产品。幼儿和家长搜集各种月饼外包装盒、手提袋、月饼盒、饮料瓶、各种水果等,开展超市购物游戏。
②角色游戏:娃娃家过中秋——一起逛超市、做月饼、阖家团聚赏月吃月饼。
③科学区:月亮变变变——结合科学领域活动,在节前节后让幼儿观察月亮,进行对比,绘制出“月亮变化册”等。
④生活区:美味月饼——为后期幼儿制作月饼积累经验,自主探索。
⑤表演区:中秋晚会——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合作演奏,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幼儿耐心倾听与相互合作的习惯。
为幼儿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引导幼儿举办中秋联欢会,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展示自我,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⑥语言区:月亮,生日快乐——投放关于月亮、中秋节的故事书、图片、识字卡片、图文并茂的古诗、儿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走近中秋:国粹书法《中秋帖》
古代人都是用毛笔和墨汁来写信的,把自己的思念通过笔墨写在纸上寄给远方亲人。藉着中秋佳节孩子们也来手把手体验了一番书信寄情,小朋友们热情高涨都想来试一试我们的国粹书法。老师还给大家示范了王献之《中秋帖》临摹,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身临其境角色代入穿越回古代,体验了祖先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
(3)创造性游戏:建构月宫
嫦娥的宫殿是什么样子的?
月球上的房子怎么造呢?
小建筑师们将自己的设计动手呈现出来,一座座月宫真壮观呀!
(4)花灯游艺会
在外地出差工作的爸爸妈妈回家过中秋节啦!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中秋花灯,亲子互动增进情感。我们把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花灯带到班级,举办中秋花灯游艺会。
活动的思考感悟:
《纲要》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通过家长与孩子在家收集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制作中秋花灯,不仅仅给孩子提供了环保艺术创作的机会,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发现和创造,培养其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在亲子互动中孩子们也体验到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快乐。
——【品中秋】
(1)社会:美味的月饼
“识、探、赏”过中秋,孩子们对香香甜甜的月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吧!
麒麒:“我妈妈给我吃过流心月饼。”
浩仑:“我吃过巧克力味的月饼。”
小雪:“昨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盒月饼是像花一样的。”
钥钥:“我也吃过像花一样的月饼,是豆沙味的。”
梓睿:“好想吃月饼啊!”
听到孩子们对于中秋月饼的喜爱热情,我们也鼓励孩子们通过寻找月饼、观察月饼、制作月饼、品尝月饼等活动,多渠道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对于月饼的兴趣。于是他们的“品”中秋就此开始了!
流程:观察月饼——设计月饼——模拟制作——实物呈现——品尝月饼
观察月饼
月饼是圆圆的,上面有花纹。
月饼的颜色还有红色的。
月饼上面还有字。
我们设计的月饼
孩子们在观察、调查、讨论、设计,经过前期的经验积累及方法迁移,孩子们离实践只差一步了。
模拟制作
老师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尝试多样材质做月饼,橡皮泥的、轻粘土的、布的、纸的...月饼新鲜出炉了,真是隔屏飘香!
实物呈现——冰皮月饼
关于制作月饼孩子们也提出了问题:
钥钥:“月饼上面为什么会有花纹呢?”
洋洋:“月饼是用什么来做的呢?”
新宇:“月饼要不要蒸一蒸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得到了食堂阿姨的援助,准备了一系列制作月饼的材料,就让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吧!
揉面
准备月饼皮
压花纹
看!老师们鼓励引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实施呈现,自己动手做月饼是一件开心且有成就感的事情,孩子们在活动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解决了他们各式的问题,比如:花纹是靠模具压出来的,月饼不是蒸出来的....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探索实践出真知。自主探究做月饼,让这个中秋开启月饼的盛宴。
品尝月饼
我的月饼是草莓味
我的月饼是巧克力味
我吃的是豆沙蛋黄味
我的月饼尝不出什么味道,但很好吃。
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月饼,还有我们江南特有的苏式酥皮月饼、鲜肉月饼。在品尝月饼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习俗:在初步尝试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制作的乐趣以及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趣味和氛围。通过“品”中秋也让幼儿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的思考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月饼来体验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在看看、说说、尝尝、做做中,我们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学做合一,对中秋节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庆中秋,寄思念】
(1)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我们乡村幼稚园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市里或者外省市工作出差。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的感情也深厚。爷爷奶奶的手真巧呀,什么都会做!瞧,爷爷正在为我们打月饼呢!
(2)中秋古诗词大会
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古人常常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诗词之中,留下了许多有关中秋的诗词,小朋友们欢聚一堂进行中秋古诗词大会。传统、民族文化,蕴藏深厚教育意义,愿我们能照亮儿童前行的方向。
(3)千里共婵娟
涵汐小朋友一家围坐在桌边,一起赏月品尝月饼,真幸福呀!
梓睿全家爬了虞山上长长的阶梯,坐在最高处看弯弯的月亮。
活动的思考感悟:
生活即教育。在每天的细心观察、详实记录中孩子们发现了月亮变化的规律。教育即生活。贴近传统走进生活得乐享课程,不仅激发孩子了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给予了孩子一把开启自然科学之门的钥匙。
——【中秋同乐会】
有了一定的已有经验,我们也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开展了一场精彩缤纷的中秋活动,我们来看看吧!
(1)“中秋汉服秀”
涵汐:“小钱老师,为什么嫦娥姐姐穿的裙子跟我们穿的裙子不一样啊?”
小钱老师:“嫦娥姐姐穿的是汉服,是古时候女生穿的衣服。”
钥钥:“那我们举办一个中秋宴会吧!”
增瑜:“那小男生也穿裙子吗?”
孩子们对于古代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感兴趣,活动中与同伴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心中。
爸爸妈妈在节假日带着孩子们穿上汉服,游铜官山、赏花灯、走进文庙,“穿越”回到古代也庆祝了一番中秋佳节。其乐融融不亦乐乎。
中秋传统小游戏
幸运签、猜灯谜、汉服歌舞秀
这场“中秋同乐会”带给孩子们的是生活浓浓的仪式感、节日的幸福感!他们在大胆设计、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快乐分享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中秋团圆”的美好愿景,萌发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心!最后家园共育,在中秋节小长假中孩子们与家人团聚共赏月、品月饼,庆中秋。
【附件:“童心享中秋”视频】
活动的思考感悟:
浓浓中秋情,悠悠中国风。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孩子们与同伴、与家人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走进中秋、感知中秋、探寻中秋、品味中秋,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时间流逝,节日会过去,但我们的中国情将会永远扎根在心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